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縣客家獅口述訪談-范邦雄談自己與客家獅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新竹縣客家獅口述訪談-范邦雄談自己與客家獅

新竹芎林地區是以地緣或姓氏為主的散村聚落,歷經土地拓墾及資源競爭的衝突緊張關係,發展出家族及宗族成員的凝聚力,且以習武練拳保衛家園。而客家獅便是在「武術」的核心精神下,結合舞獅的傳統文化,發展成為客家獅。隨著社會的變遷,客家武術從早期的保衛性質,走向凝聚家族向心力及強身健骨的客家拳術,於吸收獅藝文化後,成為農忙閒暇之餘的娛樂表演或年節喜慶的慶祝活動。

范邦雄(民國30年出生) 芎林鄉新鳳村人,受訪年齡78歲(民國108年),訪談中提及在兒時很喜歡看打獅,礙於父親的反對,只能在晚上爬窗戶出去,偷偷在田屋的拳館(現120與123道路,石壁潭新圳附近),從旁觀察別人怎麼打獅打拳(客家獅包含拳術、器械、獅藝)。成年後范邦雄不忘兒時對客家獅的興趣,還嘗試自己摸索獅頭的製作,並嘗試以不同的材料來製作獅頭模型。范邦雄最初製作的獅頭至今(民國108年)已有13年,當時是仿黃屋的獅頭製作,由於曾在五指山的遊樂區裡負責做假山地景的工作,於是嘗試以類似的方法坏獅頭來玩,後來有前輩得知他的興趣,便介紹范邦雄至下山張屋,開始正式學習打獅。於訪談中得知,范邦雄和張健銨團長曾一起製作全新的獅頭,後來還在龍潭比賽的時候,獲得第一名的佳績。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藝術與人文,其他
建檔單位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取得方式
108年度社區影像培力及常民影像紀錄委託專業服務案
管理者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縣史館
貢獻者
被攝者
范邦雄
創作者
曾吉賢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5/17
材質
解析度:DVD(720*480P)
媒體類型
影片
尺寸
影片長度:00:19:16
存放位置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新竹縣縣史館典藏編號:12019037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