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40-50年代卯澳漁村補網用網梭

民國40-50年代卯澳漁村補網用網梭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民國40-50年代卯澳漁村補網用網梭

補網梭用竹片雕刻而成,且大部分補網師都會製作。其外觀有大有小,要看網目大小及用線粗細來使用大小不同的網梭,粗網梭上粗線補大網目,細網梭上細線補細網目。網梭前端尖,尾端有一凹槽,作為纏繞網線用,中間則有一根繞線柱,把網線纏繞在柱子與尾端之間。網梭㳇沒有固定尺寸規格,只要能用手握得住即可。

補網梭就是把網線纏繞在網梭上,補網時慢慢把纒繞在網梭上的線放出使用,直到線用完。

網梭用線必須先繞成一個線球,補網師傅上線才方便。線球就是從一捆線找出線頭,慢慢把一捆線變成一個一個的線球,在這過程中常會發生卡線,必須要整出線路來,這時不可亂穿線。在理線上要確記「一穿百穿」,本來不能穿就因為一穿而打了一個結,穿越多打的結就越多,到最後就解不開線結。

漁網每一漁季都要請補網師傅補上一兩次,確保魚不漏網。

照片中的網梭,依粗細排序,從左到右尺寸分別為:長22.5公分x寬1.9公分/長21.5公分x寬1.5公分/長16公分x寬1.1公分/長15公分×寬1公分/長14.5×寬0.9公分/長14.5×寬0.7公分/長15公分×寬0.4公分/長14.5公分×寬0.6公分/長15公分×寬0.5公分/長12.5公分×寬0.6公分/長12公分×寬0.6公分/長13公分×寬0.5公分/長14.5公分×寬0.5公分/長11公分×寬0.4公分。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潘王村
創作者
不詳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50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