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漁民公寓舊址(牆上老照片)

漁民公寓舊址(牆上老照片)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漁民公寓舊址(牆上老照片)

日治時期,漁業經營大多掌控在日本人手裡,他們將鮪釣漁業引進台灣,哈瑪星做為遠洋鮪釣的重鎮,船員亦多屬來自日本鹿兒島、宮崎、四國等漁民,船長多住在哨船頭街的宿舍(今哨船街60-62的紅磚二層樓街屋),船員則居住在哈瑪星漁民公寓(今濱海一路88巷26-30號),俗稱「海腳間仔」。1935年,哈瑪星發生大火,燒毀不少民宅,由官方出資建造了漁民公寓(アパート,即apart,音譯 : 阿帕抖)提供居住,共計24戶,為通風採光良好的現代集合住宅,也有共用的衛浴及儲存漁具空間,便宜出租給漁民,不僅是當時的社會福利設施,也是高雄最早的公寓住宅。

木造樓房前的水泥與磚造平屋頂設計,是用來儲存漁具和漁網的場所,據曾經住在這裡的居民表示,他們當時曾在樓上養雞。漁民公寓建築本體約在2002年拆除,改為西子灣5777電商文創會館,並提供套房出租,建築物外牆和內牆都貼有當年的老照片,讓投宿的旅客與一般民眾能夠瞭解漁民公寓的發展始末。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漁民公寓舊址(牆上老照片) / 撰寫者:國立中山大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8910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高雄市鼓山區濱海一路88巷36號
別名
海腳間仔、アパート(音譯 : 阿帕斗)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現況
西子灣5777電商文創會館
資料來源
張守真,《旗津漁業風華》,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0 ;陳文尚、張守真《海洋的鏡像-哈瑪星導覽手冊》,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1999 ;螺溪生,<高雄港新施設拜聞記>,《臺灣社會 事業の友》第八十九號,臺灣社會事業協會,1936 年
時間分期
1930年代
交通方式
公車、汽車、機車
撰寫者
國立中山大學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