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桃園市_平鎮區_臺灣蘆竹掃帚_工序9

桃園市_平鎮區_臺灣蘆竹掃帚_工序9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桃園市_平鎮區_臺灣蘆竹掃帚_工序9

臺灣蘆竹其適應力強,在貧脊、乾旱之礫石中仍然生長良好。其纖維容易漂染,且不容易斷裂。葉片曬乾後可用來編織器具、手工藝或裝飾品。蘆竹掃帚共有14個製作工序,以下為第9道:


工序-9:月桃繩的繩頭處理

台灣其他地區傳統綁紮掃把大多是採用竹篾,而東勢庄自古以來就一直都習慣用月桃葉鞘,以月桃葉鞘捻繩綁紮也就成了東勢蘆竹掃把的特色,老職人曾義深一直維持這個傳統。雖然東勢庄裡月桃隨處可見,但曾義深說平地的月桃葉鞘韌性不足,還是堅持要到山上採集野生的月桃纖維韌性才堪用。

月桃比起黃藤、香蕉絲、黃麻、竹子……等纖維植物,月桃的取得容易許多,作法也相較簡單許多。採收回來後用木搥槌打葉鞘,保留鞘皮纖維,經過三天日曬乾燥,纖維韌性夠,揉捻出來的繩子不易斷,是很好用的紮掃把用繩。現在市面上的掃把為求速簡,大多以鐵絲或塑膠繩為綁材,自然材質的綁繩已很少見。

用月桃葉鞘捻繩綁紮桿柄時,要把月桃繩頭拉緊、絞捻、夾進蘆竹梗裡再繞圈穿出,使其不易脫落。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桃園市_平鎮區_臺灣蘆竹掃帚_工序9 / 撰寫者:支流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支流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28882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支流有限公司
撰寫者
支流有限公司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