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沙卡里巴市場

沙卡里巴市場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沙卡里巴」現在的位置座落在友愛街、中正路、海安路之間的場域,濫觴於日治時期的「サカリバ」,其日文發音即為「sakariba」,寫為「盛り場」,其意義為「人潮聚集的地方」或「熱鬧的地方」,取其發音翻譯成中文為「沙卡里巴」。
大正3年(1914),這兒還是魚塭,塭仔地填平了,攤販就從四面八方聚來了,於是日本人將小吃攤集中,改為小吃市場。日大正15年(1926)日本人開設臺南運河,為促進末廣町、新町等市區的商業活動,因此設了「盛場」(沙卡里巴)有露天小吃攤,有江湖賣藝場,有載歌載舞的歌舞團,以飲食為主,並於夏季夜晚舉辦納涼大會。
終戰後,「沙卡里巴」取名為「康樂市場」,直到自治委員會的奔走努力,才再度更名為「沙卡里巴」。
「沙卡里巴」還是成衣批發市場。民國40年代,臺灣成衣加工業漸漸蓬勃發展,成衣批發的商家開始進駐「沙卡里巴」,沿著友愛街擺攤,起初賣衣服的老闆鋪竹編蓆子在地上,商品僅內衣與學生制服,此處儼然成為全臺南最大的成衣批發市場。民國60、70年代,約略以中正路271巷為界,沙卡里巴的小吃攤與成衣商南北分立,生意興盛,興建店鋪採用檜木興建,其榮景並駕齊驅。
當進行海安路地下化工程,影響了沙卡里巴的商機。雪上加霜的是沙卡里巴前後發生了5次火災,民國77年(1988)3月、民國79年(1990)11月皆發生猛烈大火,每一次都重創沙卡里巴,打擊生意。
目前「沙卡里巴」僅存的小吃攤不多,但絕對是臺南小吃經典中的經典:棺材板、炒鱔魚、香腸熟肉、米糕。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沙卡里巴市場 / 撰寫者:陳桂蘭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85002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友愛街206巷6號
別名
康樂市場
可容納人數
231攤
事件
發生5次大火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992329
所在地-經度
120.196255
是否開放
開放時間說明
依各店家營業時間
電話
(06)2220863
所在地-名稱
沙卡里巴
現況
使用中
資料來源
陳桂蘭,《臺南府城市場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
時間分期
日大正15年(1926)
交通方式
步行、機車、汽車、公車
撰寫者
陳桂蘭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