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飛虎魚丸

飛虎魚丸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南方澳為台灣三大漁港之一,早期因漁法工具條件所限,漁獲種類也受限制。台灣光復後,大型漁網被普遍運用,小型洄游性魚類也成為大宗漁獲,特別是鯖魚,南方澳的產量幾乎占全國95%以上。為消化這些大量的漁獲,南方澳成了台灣最大的魚罐出產地。1980年代起,南方澳漁港路邊的店家逐漸從工業轉成觀光業,地方特產的第一選擇當然就是漁罐頭,如今藉著南天宮金媽祖的加持,南方澳已然成了國內的觀光重點之一,罐頭海產自然也跟著遠近馳名。 南方澳的另一大宗漁獲就是「鬼頭刀」,在地人稱作「飛烏虎」,也簡稱作「飛虎」,由於這種魚「肉結實、少細刺」,是作「魚排」外銷的好材料,但因量大價賤,本地人常用來製作魚丸,這原是一道南方澳在地的私房菜,不久有人試著擺攤賣給遊客,不過知名度一直不普遍。 2001年,南方澳文史工作者廖大慶為推廣家鄉特產,透過張川田立委及林棋山議員爭取了40萬元,以「月圓人圓魚丸圓」為主題,於當年中秋節辦了三天的南方澳第一屆魚丸節,並將比賽獲獎的魚丸送至漁業署和總統府,結果一砲而紅,隔年統計,不但魚丸業績成長倍增,南方澳也多了許多魚丸店,從此南方澳又多了一項地方特產「飛虎魚丸」。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飛虎魚丸 / 撰寫者:莊文生;廖大慶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83260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莊文生;廖大慶
創作者
不詳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01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