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特殊文化電子花車,在1980年代全盛時期,無論廟會迎神、婚喪喜慶均可見到。早期電子花車以樂曲表演為主,隨著此行競爭越來越激烈,業者也為吸引觀眾目光與聚集人群,表演形式相繼越發赤裸,在酬謝神明的表相下,將具情色元素的脫衣艷舞與鋼管秀搬上公共演出。 林柏樑於舉行客家重要節日義民節時刻來到竹北新埔,紀錄下群眾圍觀花車的場面。攝影家的拍攝位置十分貼近花車,由舞台的側上方取鏡,畫面同時捕捉到台下男子們目不轉睛的貪婪神情,以及台上穿著清涼的表演者。據林柏樑表示,此位女性表演者還未成年,因此作品刻意不拍入其臉龐。然而女子背向觀眾俯身彎腰,抬起單腿的演出動作,對照男性群體爭先恐後,為賭清涼肉體的模樣,作品批判力道十足。 吳佳蓉-國美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109 年度攝影類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