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踏水車的農民〉

〈踏水車的農民〉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踏水車的農民〉

在早期農業社會中,為了將低處的水送往高處,利用木材和竹筒等天然的材料製造出水車,達到灌溉高處農田的目的。而龍骨水車是其中的一種樣式,在高低落差農田的交接處架上木頭水槽,內有輪軸和木鏈條,以人力踩踏板,帶動鏈條上的板葉,因為其木鏈的造型像似脊椎,脊椎臺語又稱為龍骨,因此被稱作龍骨水車。 照片中的攝影角度是從後往上取景,戴著斗笠踩著水車的兩名農人剛好在方形竹子架起的框架中,近景的草葉輪廓柔化後在一方水塘的襯托下,呈現優美的農村情懷,緩斜的水車葉面一片片的順勢將水灌入前方的稻田中,也將觀者帶入一片豐饒的田地裡。李鳴鵰這種在寫實的景致中,不時琢磨著畫意的構圖是戰後攝影風格中常見的情形。 林以珞「110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李鳴鵰
日期
年代: 1948~1948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