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在今蘇澳永榮里境內,在台2線與台2戊線交叉點的濱海公路旁,豎立了一座以馬為造型的社區圖騰,只不過馬賽地名由來與馬毫無關係。馬賽名稱出現在噶瑪蘭廳志:馬賽隘,距聽南三十里,在馬賽庄,通生番界,募丁十二名。日治時期安倍明義曾做過調查,其說馬賽為猴猴社番漁獵之地。有一說馬賽係凱達格蘭族Basay之族名,但根據語言學家李壬癸所做研究推測,馬賽應是指原住於北海岸三貂角一帶的凱達格蘭族巴賽亞族。而詹素娟則認為之所以稱為馬賽,乃因當地住有自稱為Bassaijos、Basaij的人。 馬賽地區原是隘墾集村聚落,1811(嘉慶16)年噶馬蘭設廳以後,溪南未墾埔地,分給三籍開墾,且限期開透,馬賽地區100餘甲土地,乃為補撥粵籍缺額埔地,此為漢人入墾馬賽之最早記載。現今馬賽地區經土地重劃,位居濱海線通往蘇澳及龍德工業區之交通要地,新馬路更是進入國道5號高速公路進出口處,使馬賽地區形成鄉街型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