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方澳「筆架山」

南方澳「筆架山」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南方澳「筆架山」

蘇澳為台灣319鄉鎮之一,南方澳人口只有蘇澳的四分之一,若論土地面積,僅有二平方公里的南方澳實在微不足道,但這個漁村卻地靈人傑,人才輩出,十年內連出三位部長級的人物,一位是前農委會主委李金龍,第二位是前文建會主委邱坤良,第三位是前教育部長鄭瑞城。南方澳之所以人才濟濟,有人說是跟此地的風水有關。 南方澳是日人治台後在台建造的第一個現代漁港,會選於此處建港,是因為這裡有一個台灣僅有的「陸連島」,其位於南方澳之東,面著太平洋,一字排開的陣勢和適當的高度恰如一道天然屏障,防止太平洋的長浪侵襲南方澳的陸地。若從山上向東望去,這排「陸連島」幾個高低起伏的山巒,恰似一座案桌上的筆架,因此本地人稱為「筆架山」。 從「蘇花公路」鳥瞰整個南方澳地形,陸地就像案桌的桌面,第一漁港如一池盛水硯台,加上前方穏重的「筆架山」,地理師說這種組合正是一塊「文案寶地」,主出「文人」或「文官」。奇的是這座「筆架山」從蘇南公路望去,卻又變形為一個孕婦橫臥,頭、胸、腹、腳輪廓分明,因此又有地理師說:「孕婦橫躺,只生不養,子孫揚名,須出外鄉。」,果然,文人在南方澳難有發揮空間,外出發展則多能有所斬獲。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蘇澳鎮不詳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594229
所在地-經度
121.8533264
是否開放
撰寫者
莊文生;廖大慶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