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蘇澳羊羹

蘇澳羊羹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羊羹」原本是中國古代的一道菜,由豆子加結凍粉,灌入羊肚內蒸熟之後食用而得名。相傳在明朝時,一位日本禪僧,將此法帶回日本,喜愛甜點的日本人幾經改良,成為今天的羊羹。1895年日本治台後,日本人中村貞一在蘇澳白米橋頭創設的「蘇澳羊羹製造廠」,是台灣羊羹的起源,後由其學徒翁鳳明接手經營,遂改名「鳳鳴製果廠」,傳到其子翁瑞毅改名為「鳳鳴羊羹本舖」,究其歷史至今已逾百年。 鳳鳴羊羹的製作,早期以蘇澳當地的冷泉水加入盛產的石花菜及砂糖煮熟,經適當時間加入麥芽糖調至膏狀,並加入豆沙濃縮而成。鳳鳴將羊羹的口味調整成台灣人所喜愛的甜度及口感,加上蘇澳冷泉因水質密度較重,使得鳳鳴羊羹比一般羊羹更富Q度,質地細滑,不會一咬就碎,同時甜度適宜,不膩不重,得到許多人的喜愛,於是成為現今蘇澳著名的一項特產。羊羹以前用紙包裝,可保鮮十天,如今隨著包裝科技的進步,已經可以保存一年,冷藏則更久,半年前製作的羊羹如現做的,風味和口感絲毫不變,羊羹是飯後甜點,品嚐時先切薄片再沏一壺好茶,細細咀嚼,邊聊邊吃,是一種高品質的享受。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蘇澳羊羹 / 撰寫者:莊文生;廖大慶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82758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莊文生;廖大慶
創作者
不詳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