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東港東隆宮

東港東隆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這組照片拍攝於2019年6月24日,共有6張照片。東隆宮的地點位於屏東縣東港鎮東隆街21-1號,東港東隆宮起源於1706年(康熙45年),東港海岸上發現漂來神木,神靈顯示溫王爺欲在臺灣定居。東港居民相信王爺是為地方造福,興隆有望,因此將神木興建王爺廟,名為「東隆宮」。東隆宮為每3年1次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的主要舉辦單位,主祀神明為溫府千歲。東隆宮在1976年改組管理委員會,並將平安祭典「大總理制」改為「祭典委員會制」,統籌3年1科的迎王平安祭典活動。祭典委員會於1984年申請登記成立「財團法人臺灣省屏東縣東港東隆宮 」,2019年之時董事長為伍水源先生。東隆宮金碧輝煌的黃金牌樓,於1995年仿明清牌坊形式興建,延續主建築的閩南式風格,由十方善信大德捐獻,耗資8000多萬元1997年完工。黃金牌樓的整體約有5層樓高,寬約30公尺,三門、八柱,正面分為三坎,歇山重簷式屋頂,中間屋頂略高於兩側,頂棚做木雕藻井,頂下仿木構建築斗拱網目及雀替吊籃等裝飾,整體型態華麗精緻,氣勢磅礡,在湛藍穹蒼下形成「旭日東昇照金璧、夕陽西下映輝煌」的美境,為「東港最耀眼的門面」也不為過。東隆宮主體為3層樓建築,1樓主要是奉祀主神溫府千歲、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境主神尊、馬將軍、水僊尊王以及王船;2樓為倉頡、孔子、孟子、各地觀禮神尊以及2艘百年小王船;3樓則是玉皇上帝、南北斗星君及太上老君、魚籃觀音、太歲星君以及光明聽溫王爺。除了東隆宮各樓層主要奉祀的神明外,1樓左側護龍處懸掛1927年(昭和2年)的銅鐘。相傳在二戰時期,由於當時島內與日本的資源匱乏,於是向廟宇、民眾徵收金屬器物作為征戰用,當然此口銅鐘也無可倖免。但不可思議的是,銅鐘在歷經了多次的熔解後竟完好如初。於是,鐵工廠人員意識到此乃神蹟,隨即將銅鐘送回東隆宮並沿用至今。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東港東隆宮 / 撰寫者:林思玲、蔡宜蓁、余樂筑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8237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所在地-地址
屏東縣東港鎮東隆里東隆街21-1號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4630564
所在地-經度
120.4487516
是否開放
電話
08-8322961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撰寫者
林思玲、蔡宜蓁、余樂筑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