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捷運松山站因連接臺鐵松山車站而得名,為松山新店線之終點站。大廳除了具有一般車站的大廳型式之外,該區並展示國內設計師設計的公共藝術作品。設立於捷運月台與臺鐵月台間通道廣場上方的裝置藝術《河流彎曲之處,域見繁花光穹》,轉換出藝術品與基地地理環境、與人的「相遇」經驗,是旅客經常駐足拍照之處。本站兼具交通運輸中心銜接松山火車站、地區性宗教松山慈祐宮及松山行政大樓重心,加上饒河夜市及五分埔成衣批發市場活絡的夜間商圈,帶動松山的觀光之興盛。
【題解】捷運松山車站位於信義、松山、南港三區交界處。詩見《臺北文獻》(直字)一九七期,頁一八三—二三七。
【作者】吳秀真(1960.09—),字韋軍,號雲夢泛影。嘉義人。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師大兒文營詩詞吟唱教師,松山錫口文化節小學推廣教育詩詞吟唱教師、基隆堵南國小詩詞吟唱教師、大學吟唱指導老師、臺灣瀛社詩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現任臺灣瀛社詩學會副理事長、世界河洛文化振興協會副理事長、臺北市松山社區大學及其他社教單位詩詞吟唱教師。
【注釋】饒河街夜市成立民國七十六年,帶動了松山車站附近地區的繁榮。
【譯文】饒河街夜市人潮擁擠,市聲喧騰,由於慈祐宮之帶動。(饒河夜市位於饒河街,即早期之錫口街)而今捷運松山線之開通,松山站即在附近,對於錫口之觀光熱潮,更能產生相輔相成的加分效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