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張之遠編《張氏大族譜》

張之遠編《張氏大族譜》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張之遠編《張氏大族譜》

臺灣歷史上共有數次大型的移民潮,大部分漢人的祖籍地為福建、廣東一帶,因為清帝國對於渡臺的種種限制,如果從類型上來分,則大致上為「唐山祖」和「開臺祖」的差別。「族(宗、系、家)譜的價值,可以了解歷史上重要家族的發展、作為移民祖先的紀錄、或成為分析宗族與婚姻、人口等統計資料。」已故的史學大家王世慶教授,曾經用簡短的話語、解釋家族歷史探索的價值與意義。 廣義來說,「譜」的種類相當多,但仍可略分為族譜、什譜、雜譜、宗譜、支譜、總譜、家承、譜牒等,實際上,如果針對一般人比較常聽到的「家譜」和「族譜」而言,兩者所代表的意義卻是截然不同的。所謂的「家譜」可以理解為一個家族的記憶,「族譜」則像是很多同姓家族共同建構的集體記憶。圖為張之遠(1862~1944,臺東縣史作1859~1944),於日治大正12年(1923)編成此書,時張氏62歲,族譜見證了時代與張氏家族的歷史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張之遠編《張氏大族譜》 / 撰寫者:林子賢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台東縣政府文化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7505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台東縣政府文化處
資料來源
ISBN 978-986-05-3226-5:臺東民間手稿圖錄(2017,黃學堂,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臺東縣政府),頁103
撰寫者
林子賢
貢獻者
張氏後裔
張聞朝
創作者
張之遠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23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出版者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