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池上大埔阿美族青年高次雄出征南洋陣亡,入祀日本靖國神社的通知。靖國神社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坂,奉明治天皇之諭而建。該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時代以來為日本戰死的軍人及軍屬,大多是在第二次中日戰爭昭和6年(1931)~昭和20年(1945)及太平洋戰爭昭和16年(1941)~昭和20年(1945)中陣亡的日軍官兵、臺灣籍日本兵、朝鮮籍日本兵。靖國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直由日本軍方專門管理,是國家神道的象徵。二戰後,遵循戰後憲法政教分離原則,改組為宗教法人。靖國神社採合祀形式,並沒有靈牌或靈位,而是將死者名字登載在所謂《靈璽簿》 上,《靈璽簿》則依據《祭神簿》(計畫合祀人員名單)而來,戰前這是由陸海軍負責 製作,記載陣亡者的階級、姓名、死亡日期、死亡區分(戰死、戰病死)、死歿場所、 本籍、現住地、遺族等資料。不過,《祭神簿》的功用主要為祭祀之用,並非作為士兵 從軍資料的整理,因此單一士兵的部隊資料、個人戰歷、賞罰等均不在紀錄之列。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