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為畫家劉國松(1932-)作品,落款:「劉國松。二○○五。」姓名章:「劉」(朱文)。此作為拼貼作品,由月球、地球、宇宙三張黏剪合一而成,描繪從外太空觀看地球與月亮的景象。
劉國松以留白表現月亮,至於地球則以大筆橫刷,補添礦彩(石青色),烘染海洋後,在運用其獨創的「抽筋剝皮皴法」來呈現,所謂「抽筋剝皮皴法」即是以含紙筋的粗綿紙為畫紙,先用傳統水墨、拓墨或其他技法於其上作畫,待色、墨乾後再將畫紙上的粗紙筋撕去,如此可在畫跡上留下紋理特殊、猶如皴法般的白色線條。簡單的構成、巧妙的對應,兩種不同的手法互相映襯,整幅作品呈現一種簡潔直接的美感,充滿詩意想像與空靈玄奧的氛圍。
1968年底,美國阿波羅11號太空船成功登陸月球,太空人拍下地球和月球弧形表面的照片,人類因此首度看見從月球上遙望地球之真實樣貌。中國古人向來以「天圓地方」形容大地,真實照片中所見卻是圓形的地球和圓弧形的月球表面,這給當時的劉國松創作靈感,1970年代,劉氏創作了四、五百幅以太空為主題的系列畫作,早期的「太空系列」多採用西方的拼貼、噴槍等繪畫技法,後來則不斷融入各種傳統與創新的水墨技法,此作即為延續至今的「太空系列」代表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