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斗六大圳

斗六大圳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雖說斗六在清領時期境內早已諸多埤圳,但大小規模不一且獨立。日治時期,斗六地方人士有鑑於嘉南大圳工程通水竣工的影響,而認為透過大圳的興建,達到土地灌溉與改良。以斗六地區仕紳為首在昭和2年(1927)組織「斗六大圳促進期成同盟會」,昭和15年(1940)總督府通過補助半數工程款,籌畫則委由嘉南大圳水利組合代辦。昭和16年(1941)9月「斗六地方土地改良事業建設所」成立,並擬定計畫進行探勘,但因太平洋戰爭擴大,大圳工程僅完成部分。

大戰結束,聯合國救濟總署補助,原訂民國35年(1946)復工,卻因故僅完成部分便又停工。地方人士認為此建設攸關重大,遂組織「斗六大圳工程建設促進會」陳情。整體興建工程相當艱鉅困難且幾經波折,其中以濁水溪進水口竹山端,採取暗渠橫越西南端穿越清水溪,與原有林內圳清水溪進水口匯流,最為艱鉅。尤以林內神社到斗六東溪地質不穩翻山越嶺,使得整體工程,最終才在民國39年(1950)完工。

完工通水的「斗六大圳」,橫跨雲林與嘉義兩縣,多達11鄉鎮市,可謂一項跨越兩個時期,且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甚鉅的水利工程。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斗六大圳 / 撰寫者:沈沐蒼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65418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所在地-地址
雲林縣林內鄉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7618842
所在地-經度
120.6084832
是否開放
現況
良好
資料來源
1、 《雲林縣采訪冊》,〈規制志.水利篇〉,〈林內清、濁二圳〉 2、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公共埤圳規則認定〉 3、 《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誌(民國88年版)》 4、 田野訪查
隸屬
水利會
時間分期
日治後期至今
撰寫者
沈沐蒼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