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

跟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有關的相片,共13張
跟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有關的相片,第12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

文章取自於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出版之桃園文獻第5期「交通與建設」:蔡氏一文以介紹消失的製糖工廠為主題,日本治台後,成功壓制台灣的舊式糖廍和改良氏糖廍,台灣製糖進入以日本資本為主的時代。


中壢製糖工場,由帝國製糖株式會社所推動,帝糖於1910年設立於台中市,隔年在台中正式投入製糖工作,隨後開始逐步擴充業務。1920年代後,台灣的米糖相剋情形逐漸嚴重,製糖工場需要確保原料甘蔗的來源無虞,但當稻米價格高時,契作的農民常會轉種稻米。台中一帶正是稻米產區,因此帝糖乃將目光放至中壢。


為什麼要選擇中壢埔頂一帶作為工場用地呢,係因該地位於中壢與桃園之間,鄰近今內壢車站,周遭有不少可供種植甘蔗的地方,且用水及水質都比中壢車站附近較佳。


工場開工後,為帝糖帶來不少收益。不過帝糖從一戰後受到經濟不景氣及昭和大恐慌的影響而低迷,再加上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為確保糧食自足,並尋求資源的合理分配,日本開始推動糖業一元統制,將台灣糖業進行再整編。1939年開始,大日本製糖會社併購帝糖,並決定將崁子腳工廠的設備移往台中月眉。舊有的場地則轉型為日本三立製菓株式會社。戰後,崁子腳工場一度轉型為中壢冰糖廠,後來又被國營的雍興實業公司租用作為全台最大的紡織工廠,民國61年後被遠東紡織購買,成為現今的元智大學與遠東紡織。製糖工場在中壢的時間不過短短數年,除了象徵台灣製糖業的大環境變化外,也是中壢製糖產業的縮影。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消失的中壢帝糖崁仔腳製糖工場 / 撰寫者:蔡昇璋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桃園市政府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64000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桃園市政府
撰寫者
蔡昇璋
創作者
蔡昇璋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03/31
ISBN
2414-7729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