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武

大武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大武於日治時代稱為巴塱衛,是日本政府基於「理蕃政策」的需要所形成的部落。巴塱衛因排灣族巴塱衛社而得名,今日大武地區包括大武鄉的大武、尚武以及達仁鄉的安朔村均屬巴塱衛社的領域。明治30年(1901)4月,日本政府在大武地區設置憲兵屯所,成為臺東廳治理排灣族的要地,明治34年(1905)6月,臺東廳在大武設立巴塱衛出張所,11月改為巴塱衛支廳,管理知本溪以南排灣族各社。明治42年(1913)10月,臺東廳設區,巴塱衛支廳管轄太麻里、大武兩區及知本溪以南深山中的排灣族各社。大武在日治時期為臺東廳南部理蕃中心,因生活機能便利、警察公務員的移入,吸引漢人移入營商,逐漸成為當時支廳的商業中心。戰後,大武日漸繁榮,逼山狹小的街道日漸擁擠,作為南迴公路中繼站的大武站也遷到「過溪仔」。大武村除了大武、過溪仔外,尚有排灣族的加羅板部落。此篇詮釋資料主要參考《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一書。此書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於2010年出版,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林榮登。全書分為兩部分,前半部為南迴篇,後半部為綠島篇。南迴篇囊括的行政區包括太麻里、大武、金峰、達仁四鄉,綠島書寫範圍囊括全島。本書透過不同篇章,一一呈現該南迴綠島地區豐富且獨特的文化底蘊,包括在地相關之人物、歷史事件、自然地貌、宗教信仰等,期讓讀者了解南迴綠島地區之珍貴與獨特性,連結、再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並透過本計畫之數位化效果,提供民眾收存取用,以達全民共創的目的,最後落實臺灣文化DNA之推廣與使用。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檔亦請勿任意切割使用與散佈。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大武 / 撰寫者:林立欣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63378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資料來源
日出台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
撰寫者
林立欣
創作者
趙川明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0/12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