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小馬隧道

小馬隧道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臺灣總督府在整修小馬圳時,強迫附近阿美族人義務出役,以人工將原來暗渠擴大為可通汽車之隧道,暗渠則在隧道之下,昭和7年(1932)竣工。小馬隧道為進入泰源盆地唯一通道,對泰源盆地開發貢獻極大,臺東人習稱「泰源隧道」。戰後一度整修,除隧道兩端各約30公尺襯以水泥之外,其餘尚保存人工開鑿舊痕。
進入隧道,「初極狹,纔通壹車」,甫出隧道口,「豁然開朗」:因此被稱為「桃源洞天」,在民國50年代被列為臺東十景之一。
從小馬隧道進入泰源,特別能夠體驗「幽谷」二字的意境:稍往北行,馬武窟溪的大曲流就在西側,溪的兩岸河階上是層層梯田,田地後方或是竹叢、或是樟樹、或是其他雜木林,極遠才可望見一二民居;山嶺圍繞,天光朗朗,任何一點聲音都會駐留耳際。
本文字摘錄自2009年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描寫東海岸文化景觀、族群與信仰。東海岸的族群豐富,計有阿美族、西拉雅族、噶瑪蘭族、布農族、閩南人、客家人與外省人等族群。宗教現況包括傳統漢人信仰、基督教與天主教。全書考證詳實,因此,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小馬隧道 / 撰寫者:張簡新卉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63311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
撰寫者
張簡新卉
創作者
趙川明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9/12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