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龍田(鹿野村)

龍田(鹿野村)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龍田社區為日治時期的鹿野村,為日本人的移民村。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急需亞洲物資供應,國際糖價大漲,大正4年(1915)臺東製糖會社設立鹿野移民村,從日本新瀉縣招募短期移民223人前來墾地種植甘蔗。大正11年(1922)移民事業由新成立的「臺東開拓株式會社」(製糖會社子公司)接管,移民政策改變,兼收本島農民,鹿野村始有漢籍農民移入。昭和3年(1928),會社停止招募移民,代之而起的是自由移民。戰後,鹿野庄改為鹿野鄉,重新訂定行政區,原鹿野村仍稱鹿野村,日人離去留下廣闊空間,本島移民大量湧進,火車站一帶逐漸發展,鹿野村人口激增,民國50年(1961)調整行政區,將鹿野村分為鹿野、龍田兩村,鹿野村專指火車站一帶聚落,而原日本移民村則改稱龍田村。本篇詮釋資料參考自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的《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此書出版於2011年,由趙川明主編,內容編排方式乃依照各文化景觀在縱谷中的位置,由北至南依序介紹。本書撰寫嚴謹,考據詳實,引用文獻、論文、公報、專書、鄉鎮誌等資料,也有田野調查獲得的口訪資料,此外,本書亦蒐羅了豐富的老照片,在在呈現了再地的珍貴記憶。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龍田(鹿野村) / 撰寫者:鄭景元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63149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
撰寫者
鄭景元
創作者
趙川明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1/12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