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上圳為一座位於臺東縣卑南鄉境內的灌溉水圳系統。臺東平原的賓朗、利家、太平、新園一帶,廣達3000多甲的土地,本無水源灌溉,農作端賴雨水,農民看天吃飯,生活困苦。民國34年(1945),曾有臺灣省參議員向省政府提出興建卑南上圳的建議。之後,歷屆縣長幾乎都以興建卑南上圳為施政重要目標。政府雖自民國37年(1948)起先後派臺灣省水利局、臺灣電力公司、經濟部水資會等機關多次調查規劃,但都未能定案興建。直到民國59年(1970),才由省水利局成立第四規劃隊進駐,民國62年(1973)完成規畫作業。卑南上圳進水口位於日治時代清水駐在所附近,水源取自鹿野溪,民國66年(1977)正式開工,民國75年(1986)10月完工通水灌溉。民國91年(2002),臺東農田水利會將卑南上圳進水口周邊綠美化,設立「紅葉翠谷」水利公園。此篇詮釋資料參考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的《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此書出版於2011年,趙川明主編,是繼《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等系列的第三本,為臺東的人文、自然、歷史、產業等景觀特色做了詳實的介紹與紀錄。縱谷地區地形狹長、文化與族群多元,目前生活於此地區的族群主要有平原地區的阿美族、平埔族與漢人,隨之而形成的宗教信仰、文化、產業特色亦相當多元。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