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谷農會舉辦的比賽茶是鹿谷鄉歷史最為悠久,品牌知名度最高,且參賽茶樣件數最多、競爭最激烈,是全台最具規模的比賽茶。1976年5月鹿谷鄉農會在鹿谷國小舉行首屆優良凍頂茶比賽及展售會,當時參賽茶樣只有104件。為了確保茶農的權益,農會限定一個會員只能參加一件茶樣。交茶方式最早是將茶農繳來的茶葉以四方道林紙現場包裝,1980年改為由茶農從農會領取包裝紙,自行在家將茶葉一斤斤用紙包好,農會人員再從所有的茶包中隨機抽取一包,作為評審之用。若沒達到品質標準者,農會人員會將已經包裝好的茶葉包裝紙脫掉,退回給茶農,就是所謂「脫褲茶」即淘汰茶。
鹿谷農會比賽茶的品牌逐漸建立後,加上市場的需求,從1883年起,將原本一年一度的春茶比賽,改為一年辦理兩次比賽展售會,開啟冬茶展售會之風潮。2004年的冬茶比賽,農會也開始對比賽茶抽樣藥檢,讓消費者得以購買到優質、安全、健康的茶葉。據鹿谷農會提供的資料,比賽茶一年的營業額就超過二億六千萬元,一年二季僅四天的交茶,就達到約6千辦茶(大約為13萬台斤茶葉),數量十分驚人。
後來參賽規則改為由茶農繳交22台斤茶(俗稱一辦茶),一斤為評審時用茶,一斤則由鹿谷農會購買,入圍者套上主辦單位的包裝,依其等級分別為特等獎一名、頭等獎(含排名10名)約佔2%、貳等獎則佔6%、參等獎則為8%、之後再分為三朵梅、二朵梅。
鹿谷農會比賽茶的流程如下:1.取樣編密碼,農民把比賽茶交到農會後,會放一張4碼的號碼紙(俗稱明碼)進行封存,待全部交完後再用電腦將明碼轉為新密碼,封存於保險箱中,等到比賽完後才會開封,藉此避免發生舞弊之事。2.秤茶取量3.比賽茶沖泡4.比賽茶開湯5.審茶樣外觀6.觀茶水色7.聞茶香氣8.評茶滋味9.觀茶葉底10.評定等級,目前凍頂茶記分標準為外觀(含葉底)20%、水色10%、香氣30%、滋味40%。
待比賽結果公布後,茶農可領回參賽的比賽茶20斤,得獎的茶進行分級包裝後,茶農可自行銷售,因此比賽茶也帶動茶農的收入。獲得鹿谷農會比賽茶頭等獎以上的茶葉,每斤價格可達1萬元以上。2010年時鹿谷農會的特等獎(冠軍茶)一斤是6萬6千元,2014年至今已漲為一斤30萬元的高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