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綠葉蟬(學名為Jacobiasca formosana),俗稱浮塵子、煙仔、趙煙、跳仔、青仔,成蟲身體為黃綠色,雌蟲體長平均為2.7公釐,展翅平均為2.39公釐;雄蟲體長平均為2.4公釐,展翅平均為2.19公釐。
台灣氣候高溫高濕,非常適合小綠葉蟬的生長,在2004年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出版的《茶樹保護》中,被列為茶樹的害蟲。因為當時全國各茶區有95%以上的茶園被小綠葉蟬危害,受小綠葉蟬叮咬過的茶菁,常造成其成分與含量之變化,並使收穫量減產,製造成包種茶後會有異味產生,但可以調製成特殊茶類如白毫烏龍(東方美人茶)或蜜香綠茶等。
小綠葉蟬分布在台灣、中國、日本、斯里蘭卡和印度。在台灣全年皆可發現,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常見寄主茶樹、山黃麻及構樹,成蟲生長的密度與田間濕度成正比,而與降雨強度成反比。5月至7月春末夏初之際,數量最多,一般以通風不良或雜草叢生的茶園最容易被危害。 小綠葉蟬主要是吸食茶樹芽葉或幼嫩組織的汁液,芽葉或幼嫩組織受害後使其生長發育受阻,初期幼葉及嫩芽呈現黃綠色,嚴重時茶芽捲縮不伸長,葉呈船形捲曲,葉緣褐變,最終脫落。
當小綠葉蟬以刺吸式的口器吸吮茶葉嫩芽的養液時,茶樹也會啟動自身的防衛機制,散發出強烈花香或蜜香,用來通告小綠葉蟬的天敵「白斑獵蛛」來幫忙吃掉小綠葉蟬。茶農利用原本是茶樹害蟲吸食過的茶菁製茶,不但可減少農藥的使用,有助於茶葉的推廣,更達到目前農地永續利用的價值,因此東方美人茶等相關茶品也有良好的形象,提升市場行情。
此外,經過小綠葉蟬叮咬的茶葉會散發出特殊的蜜香,製作出的茶湯也別有一番風味,因此受到市場喜愛。近年來茶農為了要生產有特殊蜜香的茶品,如東方美人茶、凍頂貴妃茶、蜜香紅茶、蜜香綠茶等,茶農們都會盡量維持適合小綠葉蟬生長的環境,盡量以不使用農藥、防治藥劑,讓牠們可以幫助茶葉產生出特殊蜜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