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被日本人殖民統治的初期,當時日本全面地受到明治維新的影響,極力吸收歐洲文化,歐洲的建築風格在當時的日本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日治時期,日本對臺灣執行街道改正計劃,以新的建築方式來改變臺灣城鄉的街道景觀,取代原有的中國傳統建築,因此引進了巴洛克式建築,讓臺灣的建築風貌在數年之間有了全新的改變;所謂「巴洛克」是指十七世紀歐洲盛行的一種藝術風格,巴洛克藝術不僅在呈現在建築上,還包括了美術和音樂,而巴洛克建築最大特色就是華麗的立體雕塑外觀和繁複的花草紋路裝飾。位於九份老街的這棟豪宅興建於昭和年間,外觀屬日治時期最流行的仿巴洛克風格建築,內部則屬台灣傳統格局,也是九份「大著金」時期的建築代表,三層樓的歐式建築,外觀以貼磁磚和洗石子材料交互運用,三樓陽台造型似大提琴,顯得更有藝文氣息。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