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新路(西路)戲曲屬板腔體結構體式,其唱段以一對上下句為一基礎,通常是七字句與十字句,四句為一單位,或者八句,有時也會用十句,可長可短,依劇情而定。
北管新路戲曲因其定弦與唱腔之別,又分作「西皮」與「二黃」兩大聲腔系統,簡稱「皮黃腔」,無論在板式、唱腔鑼鼓及速度變化上皆比古路要繁雜豐富。其依板式可分成散板式、一板三撩、有板無撩等,散板類包括〔倒板〕、〔緊板〕及西皮〔刀子〕等,而一些一板三撩如〔西皮原板〕、〔二黃原板〕、〔二黃平〕等板式,北管界習以慢曲歸類。這幾唱腔中有的還有反調唱法,用於亡者託夢或將亡前的情節。北管人因其唱法需改變定弦之故,相對於原有板式的「正管」唱法,又稱之為「反管」。
〔緊西皮〕是北管新路「西皮」聲腔系統的唱腔之一,屬一板一撩板式,類似京劇快三眼,因其過門及唱腔利於表現緊張情緒的特色,常用於戲齣中角色對立、爭執之時。
示範選段選自《金水橋》戲齣。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