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尾福德宮」,此廟創建的確實年代不詳,但相信為漁民聚集成村之時便已存在,以保佑漁民行船之安全。位於今基隆市中正區和一路197-1號。
「社尾福德宮」,原名為「城仔背頂福德宮」,主祀福德正神,宮廟並奉祀著「呂將軍」。
日治時期大正年間,社尾約有人家70、80戶,小山崙上並無住戶,當地居民每欲前往上香,總得涉水而過。而當時福德宮所建的空間大小,約只能容許2個人進入,其内沒有土地公神像,僅貼著一張寫著「福德正神」的紅紙、擺放一只香爐。
後來,日人拆除此廟,本地居民又在城仔背尾的1棵大樹下,另蓋1小土地公廟。二次世界大戰前,信徒乃請島上裝尪師「大目丁」,以八塊錢雕刻了一尊福德正神,加以供奉。
中華民國政府撤遷來臺之後,因「中國造船廠」擴廠工程,而又予以拆除,信徒於是將福德正神,暫奉「社靈廟」中。
老一輩有此一說:自古社頭、社尾便各有1間福德宮,據說這樣島上東(社頭)、西(社尾)才會平衡,並能保佑居民平安。地方人士認為,社尾這邊不能沒有土地公廟,於是在1983年(民國72年)重建,是為現在的「社尾福德宮」。
1990年(民國79年),「社尾福德宮」從福建請回了1尊檀香木雕的巨大土地公神像,需數人才能抬動,已成為該廟的特色。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