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社」,成立時間為1923年(大正12年),成立地點為今基隆市安樂區。由簡德麟、楊矮著手籌辦,聘請盧明(明先)、謝達經(紅面仔)執教,傳習北管曲藝。
「慈雲社」,其成立背景,為當時蚵殼港地方居民恭製「韋馱」、「伽藍」2尊者的軟身神像(俗稱大身尪),以壯大「佛祖廟」(今慈雲寺)觀世音菩薩的神威(當時,佛祖廟因闢建基金公路而遷建)。
同時,居民決議組織自己的北管樂團,隨即獲得地方士紳支持。
1941年(昭和16年)初,「慈雲社」邀請「聚樂社卅二組」的李振勝執教,使得2團人員彼此交流、最後合而為一;曾有1面「慈雲社卅二組」的頭旗,可以為這段經過佐證。
「慈雲社」因此開創另一個新局面,人氣鼎沸。當時,每晚均在蘇傳生提供的場地(今安一路172號)熱烈練習。林宜春的夫人林真,也經常親自下廚、準備點心,為學員加油打氣。
戰後,受到社會變遷的影響,傳統音樂的人口也日漸流失。「慈雲社」同樣不能倖免,其北管組因欠缺新血補充,幾至解散;每屆社慶,均需情商友社兄弟支援幫忙,但也非易事,最後甚至有改學西樂隊之議。
截至1996年(民國85年),「慈雲社」第一屆的學員中,只剩李振勝老先生一人碩果僅存。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