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林仙境〉,為一傳統漢詩,創作時間為日治、戰後時期,由陳其寅著作。以基隆市中山區「大竿林」為歌詠主題。
詩作開頭,即以宗教地標「代天宮」,點出大竿林的相對位置;以「縹緲蓬山」、「引人入勝」、「曉鶯吟」等用詞,烘托出其為一處使人流連忘返的秘境。而「綠野仙蹤」的用詞,增添一股東、西文化混融的魔幻感。
陳其寅(1902-1996,明治35-民國85),戰後,接任大同吟社社長,持續主持社務長達51年。其一生孜孜矻矻地鑽研漢學,尤專攻中國的古典詩文,並以撰寫族譜為職志;1994年(民國83年)時,完成纂修《琅玕陳氏族譜》。這2鉅冊耗時77載,是全臺第一部費時最久的著作。
大竿林,過去又叫竿蓁林庄。由這老地名可得知,過去這裡由溪流上源沖刷的小溪谷、山坡地,都充滿了菅芒(五節芒),而較粗的菅芒,即稱為竿蓁。
代天宮,於1931年(昭和6年)建廟,俗稱仙公廟。奉祀孚佑帝君呂洞賓,為道教人士修煉的道場,風景優美,彷如仙境,因而得到「仙境」之稱。
在1974年(民國63年),由「民眾日報」主辦的基隆新八景選拔中,「竿林仙境」獲選為新八景。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