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斗子漁村老聚落(咾咕厝群)

八斗子漁村老聚落(咾咕厝群)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八斗子漁村老聚落(咾咕厝群)

  「八斗子的漁村老聚落(咾咕厝群)」,形成時間大約在清治時期,坐落在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子地區,在八斗子半島的西側。聚落內仍保存數間傳統魚村中常見的咾咕石厝建築。


  「咾咕石」,即為「珊瑚礁石灰岩塊石」,是漁村中很常見的建材。


  在八斗子漁村聚落中,仍留存的咾咕石厝,有些已經看著漁村70、80年,有的則在聚落內已佇立上百年。這些美麗的咾咕石厝,有的用山壁的砂岩作柱子,牆面則用俗稱堆疊起來。一塊塊珊瑚之間的縫隙,則用貝類、或珊瑚礁燒製成的石灰黏結;有的咾咕石砌成的牆面會用磚塊作窗戶,或是在外側的咾咕石牆面抹上水泥。


  為了因應東北角沿海多雨潮濕、風大的氣候特性,漁村的屋頂以瓦頂為多;有的則是用俗稱為黑紙的「油毛氈」,每年都還要刷柏油,才能夠防雨防潮。也有屋頂選用鐵皮、或石棉瓦作屋材。


  而18世紀間,來台在八斗子落腳的的杜氏家族,隨著生活穩定、逐漸蓋起了五條厝老宅。這棟老宅的大廳,可能就已有200年的歷史。老建物內除原先用蜡石疊砌的部份外,也有使用竿榛作骨架、再用泥土包裹的牆面;房間隔間用楠木作建材,也有砂岩、及古早的紅磚所作的柱子。


  這些在老漁村裡碩果僅存的咾咕石厝,記錄著八斗子沿岸曾經盛產珊瑚的風華,也寫下八斗子漁民運用自然環境中的材料、為自己的居家生活打造實用美麗房屋的過往。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八斗子漁村老聚落(咾咕厝群) / 撰寫者:黃暐婷(亞洲數位典藏)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58718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子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141114
所在地-經度
121.796278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許梅貞,2001年12月。《基隆市社區環境特色調查手冊》,頁:56。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陳世一拍攝   //   【參考書目】 許梅貞,2001年12月。《基隆市社區環境特色調查手冊》,頁:56。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黃暐婷於2019年6月13日引述編撰
時間分期
清治時期
撰寫者
黃暐婷(亞洲數位典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