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張照片為張良銘先生於民國108年9月4日,在新北市蘆洲區保佑宮所拍攝的神將-田都元帥,又稱相公爺、雷元帥、相江爺等,其神格屬性為歷朝帝王將相,保佑宮這尊田都元帥由蘆洲真山軒師父林文智所雕刻,頭戴太子盔,為笑臉的年輕軍官扮相,因有一傳說指稱其生下後被丟棄於田野,由田中螃蟹養大,所以後人塑其像,有些會在嘴邊或額頭繪製螃蟹,像是蘆洲光華忠義堂、玉清宮的田都元帥,臉上就有螃蟹圖像裝飾。
與保佑宮另一尊神將西秦王爺皆為守護戲曲的音樂之神,民間流傳關於田都元帥的故事版本眾多,其一相傳為唐玄宗宮廷內的樂工雷海青,因爆發安史之亂殉國,死後顯靈救駕,後被唐玄宗封為田都元帥。
以廟宇為中心而發展出的廟會慶典活動,在台灣經常可見,在神明遶境時於神轎前方隨著北管或南管開道,高大威武的神偶,北部人稱之為「神將」,意為神明的部將,其稱謂因地域之別而有所不同,這些擔任神明侍衛工作的神將,跟隨其主神信仰與中國大陸移民一起移入台灣,在本地發展歷史悠久。
其起源據文獻記載,宜蘭為台灣神將文化最早的發源地。清同治年間,宜蘭北管西皮(新路)與福路(古路)兩大派系的軒社拚場,後來雖演變為嚴重的械鬥事件,但在廟會迎神、酬神時各神將團體所屬的北管、陣頭彼此間爭勝的行為,也自此發展成為地方獨特的民俗藝陣競藝文化。
而在清雍正年間便有廣東及泉州人民前來開墾的蘆洲,其神將文化的發展也逾百年,累積至今已達兩百多尊,其數量、密度與精緻度為全台之冠,也因此蘆洲擁有「神將窟」之美譽,其著名的開基八大神將,約在日治末期、民國初年組裝,分別為善財童子、龍女、韋馱護法、伽藍護法、七爺、八爺以及甘輝、萬禮將軍。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