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面對高度工業化後的新局面,原有以大規模製造業爲主的生産型態已逐漸失去優勢,爲了更能適應新時期的生産組織型態,勢必深化以知識爲基礎的經濟競爭力,而知識經濟附加價值最高的類型應該就是以創意設計爲核心的生產領域。在這樣的觀念下,當年由經濟部、文建會(今文化部)、教育部、經建會(今國發會)共同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統籌研擬國家之年度及中、長程發展策略及措施。針對培育藝術、設計及創意人才、整備創意文化產業發展的環境、促進創意設計重點產業發展及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爲主軸加以推動。所謂的「創意文化園區」就是在上述的思維及基礎下應運而生。
2002年,文建會(今文化部)基於「創意文化專用區」可發揮集聚,擴散,示範與文化設施服務等多項功能,將台灣菸酒公司減資繳回國家之台北、台中、嘉義、花蓮等酒厰舊址及台南倉庫群等五個閒置空間,規劃爲「創意文化園區」,做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據點、藝文展演空間及跨領域交流平台。本文係針對「創意文化園區」的歷史、空間及未來展望進行敘述與說明,並期望打造成為一個受全國藝文界人士矚目,且充滿濃郁文化色彩的創意園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