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冷藏倉儲設備的年代,農家發展出可防潮、防鼠、防蟲的稻米儲倉,稱為「穀廩畚」亦書成鼓亭畚、古亭畚、或古亭笨。早期嘉義一帶的農民,除在穀廩畚儲存稻穀外,也用來存放番薯籤、玉米等作物。1970年代以後,因便捷的汽車運輸,以及便利的冷藏設備,大型的新式倉儲設備崛起,農家的穀廩畚漸失去其原有功能,有的農家將其改為堆放雜物的儲藏室,或閒置一旁。照片中,穀亭畚和石臼皆已廢棄不用,農家因惜物,仍放在庭院,捨不得丟棄。一旁的孩童在泥地上撿拾竹枝隨手畫畫,新生代與古物相映成趣。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