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昭和19年)為嘉義高等女學校學生所舉辦的薙刀講習會。薙刀可追溯自12世紀,原本是日人戰場常使用的武器,但自從槍砲輸入後,男子使用薙刀者大減,而成僧侶或婦人的武具。薙刀有刀身,柄長5尺5寸至7尺不等,競賽用的可更長。在臺灣用來訓練的薙刀,經常不見刀身,只是略具刀形,甚或就是長棍而已。1937年(昭和12年)中日戰爭爆發後,臺灣的女學生或女子青年團,武道學習內容絕大多數都是薙刀或弓道,尤其薙刀更普及。學習薙刀的目的除了提升後方女子體力、增強身體抵抗力外,也有節制娛樂,敬神、忠君愛國、禮節正義的功能。所以受訓者統一綁上白色頭帶,也是後方訓練常見的畫面。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