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紀功碑,大小:碑石高 310 公分,寬 143 公分,額刻「御製」,雙龍紋飾,碑文以「命於台灣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詩以誌事」為題,左書漢文,右書滿文,內有「三月成功速且奇 紀勳合與建生祠垂斯琬惔忠明 著彼崔符志默移 臺地期恆樂民業 海灣不復動王師 曰為曰毀似殊致 崇實斥靈政在茲」等字,並有落款,「乾隆五十三年仲秋月御筆」。
1787年(乾隆52年),清乾隆皇帝命福康安同海蘭察赴台灣鎮壓林爽文之亂,福康安率軍解圍諸羅縣城。乾隆皇帝以「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取「嘉」、「義」兩字,將「諸羅」改名為「嘉義」。
1788年(乾隆53年),乾隆皇帝御賜10座紀功石碑及贔屭基座,以花崗岩在廈門雕製,褒揚福康安的戰功。其中4座全刻滿文,4座全刻漢文,2座漢滿文合刻,於1791年(乾隆56年)竣工、裝船運往台灣。但船至安平港時,其中一具贔屭不慎落海失蹤,因此民間有「石龜脫逃」的傳說。當局臨時在台灣另以砂岩仿製贔屭一隻,與其中一座滿漢文合刻碑石立於嘉義縣城東門附近的福康安生祠內。1906年(明治39年)嘉義大地震後移往現在新榮路三商百貨附近,之後再移到嘉義公園內存放。
1911年(明治44年),當時落海的贔屭被漁民撈獲上岸,因此民間又有「石龜復活」的傳說,這隻贔屭目前奉祀在台南市保安宮內,被尊稱為「白靈聖母」。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