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天宮媽祖信仰的由來,已知最早的史料是清同治二年(1863)林文察奉命帶兵回台剿匪(戴潮春之亂)時,恭請媽祖登船護佑艦隊到台灣,平亂後,便安奉在林家宅第內供族人及庄民祭拜。之後,奉母親載太夫人之意在林宅後方搭建公廳供庄民祭拜。 民國59年籌建南天宮時,拆除原本木造鉛瓦屋頂的公廳,歷經兩年後(民國61年)完成廟身主殿後入火安座,民國64年加蓋兩邊的鐘樓、鼓樓、辦公室與儲藏室。民國77年購得後方土地後,增建三層樓建築:一樓多功能會議室、二樓觀音殿、三樓玉皇殿。民國86年購得龍邊土地,並於87年增建辦公大樓,88年完成後,逢九二一大地震導致鐘樓、鼓樓倒塌,於民國89年完成重建。 民國95年購得虎邊土地而於98年興建現代化廁所並於99年完工。此期間民國96年、98年陸續購得土地而興建龍邊三層大樓,並於101年完工,增闢太歲殿、聖父母殿、註生娘娘殿、月老殿、斗姥殿、五路財神殿及文昌殿。103年完成虎邊三層樓文教大樓,並擴建廟埕,完成今日格局完整且有寬廣廟埕的南天宮。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