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福壽螺卵

福壽螺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福壽螺1979年被國人從南美洲引進,本想用來繁殖食用,但肉質鬆軟不為國人喜歡,因此被棄養,導致台灣農業遭受很大的傷害。友善耕作小農,不用化學農藥對付福壽螺,因此需要用更多心力處理福壽螺。小農大概採用水位控制、手撿螺、田區撒苦茶粕這三種方式來處理福壽螺。福壽螺繁殖能力很強,產卵時間在傍晚到隔日清晨。產卵時離開水面,在乾燥處產卵,卵呈現粉紅色,福壽螺每分鐘可以產出三到五個卵,形成卵塊,如照片所示,卵塊附著於稻梗上。成熟的雌螺一年可產出約三十個卵塊,每個卵塊有數十個卵到數百個卵不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撰寫者
林琨堯
時間起
2019/04/02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