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同心的本堂村 霧峰林家花園的地方廣大,聞名全臺的霧峰林家下厝就在「本堂」,當地的里稱為本堂里,「本堂」舊地名的由來有著一段兄弟同心的故事。 林甲寅之長子林定邦自立堂號林本堂,其孫林文察官拜福建水陸提督、文察二弟林文明官拜副將。 將霧峰林家發揚光大的首推林文察,看看他的官位,官拜清朝陸路提督兼水師提督,在康熙年間全國僅有14位提督,其中有12位陸路提督,2位水路提督。可見他的官位權位之大。 林文察官拜清朝陸路提督兼水師提督,與弟弟林文明官拜副將(副總兵),這樣顯赫的權力,也意味著兄弟同心共同努力互相幫襯的結果。 林文察與林文明兩兄弟在1848 年(道光28年)創立「本堂」這個堂號,意思是不要忘本,希望兄弟同心,永不分家。 西方學者Meskill 教授著「霧峰林家」載:「下厝的『林本堂』持下最大部分的土地,約有1600甲。 溯其源在 1848 年定邦去世,的兒子決定保存完整父親遺產,文察、文明繼續擴大家業,仍保有一體,直到 1894 年解體,首先由文察管理,接下是文明,最後輪到朝棟,每年收入稻米剛好四萬石,這份產業維持下厝家族的家計,與家長的政治所需。」 這個「林本堂」在清朝時期顯赫一時,直到1895 年(光緒21年)臺灣割讓給日本後,「林本堂」墾號才逐漸瓦解,現在的本堂里就是紀念兄弟齊心的 林本堂堂號命名。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