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客家伯公祠與陰公廟介紹

客家伯公祠與陰公廟介紹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客家伯公祠與陰公廟介紹

投70縣道沿途兩旁保留了大量的原始樹林和植物,陡坡上偶有人為開墾種植經濟作物的痕跡,但仍不失翠綠蓊鬱的樣子。走在這條路上,可從高處俯瞰埔里盆地,視野遼闊,是非常適合攜家帶眷健行、騎單車的好地方。 在麒麟里的東埔北坑一帶,有客家族群分布,以潘姓為主,為早年從苗栗遷居於此。這裡的客家信仰有個特殊的地方,就是他們會同時拜土地公和陰公廟。 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源自於人們對土地的崇拜,在「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下演變成掌管財富的財神之一。通常伯公祠坐落的方位會朝向村莊,意指可以為村莊帶來財富。 陰公廟源自於客家人早期開墾山林時,如果挖掘到無主骨骸,會加以安葬並設置廟祠祭祀,好讓早期的先民入土為安。陰公廟朝向南方的方位,駐守在村莊入口,防衛守護著村莊。 客家人的伯公祠和陰公廟信仰,在東埔聚落就有三處。其中在頂東埔往聽瀑營地橋頭前方,可以發現到有兩座水泥石板築成的小廟,朝向北方的是伯公祠,朝向南方的是陰公廟,兩座小廟緊鄰在一起,可以方便祭祀,即使坐落位置在鄉間田野,外觀有些不起眼,但兩間廟宇同時存在,也是相當奇特的景象。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客家伯公祠與陰公廟介紹 / 撰寫者:陳婉真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 3.0 TW + / 建檔單位:全國教師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2596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全國教師會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埔里鎮埔里鎮麒麟里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927447
所在地-經度
120.984764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發現五城-客家與生態的人文專刊》頁49.50
撰寫者
陳婉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