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鹹光餅製作步驟

鹹光餅製作步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日治時期鹹光餅的製作方法是蒸烙,口感接近古早味大餅,據說是由金合和開始,這種作法直至民國五十年代才改為烘烤。現今製作鹹光餅的材料主要有粉心麵粉、酵母菌、奶粉、食鹽、白砂糖、酥油、香草粉、蛋水、紅色食用色素等,其製作過程有和麵、壓麵、成型、發麵、擦蛋水、蓋印、烘烤、包裝等步驟。其中麵餅成型時須以同心圓模具手工壓出餅型,鹹光餅一般約六公分,但神將所配掛的大型鹹光餅直徑甚至超過一呎,此項工作因無機器可代勞,兼之數量龐大,可說甚是費力,而繞境期間神將所分送的鹹光餅,店家皆會以紅色食用色素蓋上「文武大眾老爺」印,這類印章雖由店家自行刻製,但每年製餅前都需至新莊地藏庵中祝禱啟用,傳承至今,這種「可吃的平安符」已成新莊的特色文化。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鹹光餅製作步驟 / 撰寫者:林冠君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 3.0 TW + / 建檔單位:全國教師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22523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全國教師會
地點-地址
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269號
地點-縣市區
新北市
撰寫者
林冠君
地點-緯度
25.0346402
地點-經度
121.4539791
參考資料
ISBN9868298407:新莊地藏庵二五0年專輯(彭永松,新莊地藏庵管委會出版,新莊地藏庵管理委員會發行)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