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蔭步道兩側的榕樹下,除了紫色的吊竹草引人注目,登山的孩子們也很容易注意到茸茸的金色毛毛蟲,正沿著血桐的葉緣緩緩移動。依照「蝴蝶幼蟲多半光滑無毒,蛾類幼蟲多刺多毛、色彩鮮艷有毒」的簡易分類原則來看,遇到外型亮麗的毛毛蟲時,不可以輕易觸摸。尤其是照片中的毛毛蟲,為青年公園等低海拔山區常見的線茸毒蛾,如果不小心接觸到幼蟲刺毛、成蟲鱗片,會引起皮膚發紅、腫脹、疼痛、潰爛,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休克。另外,當線茸毒蛾受到驚嚇或遭遇天敵時,會將蛾黃長毛張開,露出前胸背板的大黑斑,對敵人進行嚇阻的動作,休息時則將黑斑藏匿於毛叢,以吐絲、捲葉為巢。成蟲後,看見線茸毒蛾就不容易了,因為成蟲一改幼蟲時期的高調奪目,呈淺灰褐色,在土壤、樹幹、石頭上都不顯眼,只能憑藉翅上的褐色波紋尋找牠的存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