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60年代金門戰地風情(64):牛拉石磨

1960年代金門戰地風情(64):牛拉石磨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1960年代金門戰地風情(64):牛拉石磨

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金門縣。一頭牛拉動著石磨磨製豆漿,豆子放在兩圓盤中間,清水從圓盤上頭注入,隨著圓盤的轉動,汁液隨著豆子被輾磨而流出,與水混合成豆漿,相片中的石磨下盤在黑白相片中顯得白亮便是因為豆漿流在上頭。磨製豆漿的石磨除了製作豆漿外亦可磨製麵粉、米粉,農村裡多半會有這類器具,在一些河流經過的農村則會有水車驅動的石磨。 金門居民傳統以漁業、農業維生,因四面環海故漁業較為發達,農業則因當地缺乏水源而備受限制。此外,金門的製鹽產業也曾相當興盛,金門縣金沙鎮便保有幾座曬鹽場(轉型為觀光、文化保存)。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1960年代金門戰地風情(64):牛拉石磨 / 撰寫者:新世語文化有限公司-王品超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2385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撰寫者
新世語文化有限公司-王品超
貢獻者
檔案管理者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創作者
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zh-TW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