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88藝療所

88藝療所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88文化診療所」所在建築位於臺南市普濟街88號,其歷史可追溯至民國39年(1950年),當時設立為《普濟殿慈善會平民診療所-人安醫院》。這座建築最初的功能是為當地社區提供平價甚至免費的醫療服務,體現普濟殿慈善精神,服務弱勢居民的健康需求。其名稱中的「人安」意味著「人心安定」,象徵著希望透過醫療服務帶來社區安康。隨著時代的變遷,診療所逐漸失去其原有功能,建築一度閒置多年。2024年9月,經修繕與重新活化後,該建築正式轉型為「88文化診療所」。新的定位結合歷史、文化、藝術及社區功能,成為臺南的重要文化據點。它旨在傳承建築歷史與社區精神,並引入藝術療癒的概念,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與展覽,促進在地居民的文化交流與創意發展。

本修復工程以保留歷史痕跡與提升結構性能為核心,結合傳統與現代工法,強調建築與環境共存。其中工法如下:我們做了拆除與檢視,移除了新增結構、檢視損壞情況,包括瓦片破損、木構件滲水及基礎裂縫問題。有關樹根與基礎處理,清除了地坪及樹根,設置擋根板並更新排水系統,以防止樹根再侵。接著是屋面修復,修補建物瓦片、替換損壞木樑、加設防水層與天窗,同時強化結構穩定性。另外,山牆與裂縫用修舊如舊的態度,修補了裂縫,保留磚牆歷史痕跡,展現建築時代演變。還有,門窗與地坪修復,則是調整了門窗功能,地坪以原有磨石子方式復舊,重現歷史風貌。最後是入口與雨遮更新,也設置銅條LOGO玄關,雨遮採用耐用且散光效果佳的農業溫室板材。本次修復工程以尊重歷史為前提,結合現代技術與環境友善理念,不僅改善結構性能,還賦予建築新的生命,使其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見證與地方發展的重要見證。

「88文化診療所」,未來預計邀請藝術家入駐,提供創作空間,定期舉辦展覽、表演和工作坊,為藝術家和公眾搭建互動平台。同時,公共空間開放給社區和文化組織,用於文化講座和藝術治療課程,結合文化與健康,打造包容性的文化據點;另外亦打算透過藝術陪伴,關懷弱勢群體、老人和兒童的心靈健康,提供藝術治療和創意手工活動。設立技藝傳承與培訓項目,邀請老匠人傳授傳統技藝,結合現代藝術創作,推動技藝復興與傳承。同時,招募志工參與,培養文化志工團隊,促進文化公益事業。為求長久經營,包括付費的文化與藝術體驗活動,如工作坊、創意手工課程和文化遊學等,與駐點藝術家合作銷售藝術品和手作商品,部分收益支援藝術家及診療所運營。此外,亦考慮出租部分空間給外部團體或個人,用於活動、拍攝和會議等,以確保可持續經營,期待未來能以尊重歷史、結合現代技術與環境友善理念,賦予建築新生命,成為當地文化與歷史的重要見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普濟街88號
別名
88藝療所
事件
老屋為民國39年 普濟殿慈善會平民診療所【人安醫院】的舊址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0.0
所在地-經度
0.0
是否開放
撰寫者
普濟文史研究協會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