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農具「扁擔」

跟臺灣農具「扁擔」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臺灣農具「扁擔」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臺灣農具「扁擔」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臺灣農具「扁擔」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臺灣農具「扁擔」

圖為臺灣農具「扁擔」,臺灣臺語又稱為「扁擔」(pún-tann ),大埔腔客語稱「擔竿」(dam‵ gon+)。其為一種可以協助人力運輸的裝載工具,將物品繫上繩子並懸掛在扁擔兩端,再運用肩膀挑起運輸,適合挑起比較重的物品。扁擔多由較輕便、堅韌的竹子或木材製成,是過去人力運輸的重要工具。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的「扁擔」,以竹子製成,其形為扁長狀,扁擔兩端略窄,主要用途為盛裝、運搬稻穀。在搬運稻穀前先將兩個米籮,分別在扁擔前後綁上繩索後,農民再將其扛於肩膀上做搬運。另本團隊於南投縣埔里鎮穀笠合作社調查、記錄該處收藏的「扁擔」,其寬7公分、長119.4公分、高2.5公分,亦為竹子加工所製成,其形細長扁狀,可以看到本件扁擔上中間有凹槽設計,兩端為鉤狀可以在扁擔兩側垂掛物品,用以運輸物品。

根據當地農民賴克祥先生口述,以前曾有俗語:「不讀書就要在脖子鉅扁擔」,來形容擔扁擔的辛勞。當時也會根據所扛的東西,而對扁擔名稱有不同叫法,例如:「菜擔」、「米擔」、「便擔」。但隨著搬運技術的變遷,扁擔已越來越少見。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灣地方農業知識記憶蒐整計畫」團隊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於113年2月26日訪問賴克祥先生後撰寫編輯,數位物件記錄日期為113年2月26日。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泛科知識股份有限公司
撰寫者
「臺灣地方農業知識記憶蒐整計畫」團隊
貢獻者
穀笠合作社
張森葳負責人

社團法人南投縣埔里鎮籃城社區發展協會
賴克祥理事
創作者
「臺灣地方農業知識記憶蒐整計畫」團隊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照片
尺寸
寬7公分、長119.4公分、高2.5公分
材質
竹製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