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73年(1984)位於九份的聖明宮進行擴建工程時,意外挖出兩枚半圓形的金球,兩者相合可為一圓形金球,總重約47兩,含金量達七成。
金球出土之地原屬九份蘇源泉家族土地,蘇源泉曾與顏雲年合組「雲泉商會」,經營採礦有成,盛極一時。金球原屬蘇家所有,據說每逢過年,蘇家女主人會拿出尚未精煉過的金礦礦石,回贈前來拜年的親友,雖然礦石能提煉的黃金量多寡不一,但仍是一筆小財富。含金的礦石經過搗碎、研磨、加熱熔化等步驟,並利用化學藥劑分離其他的礦物元素,析出「粗金」,由於粗金仍有雜質,須將粗金反覆提煉,才能煉出純度較高的黃金,小金球亦屬尚未精煉完成的「粗金」。
出土金球由聖明宮募款向蘇家後人買下,並於民國98年(2009)起出借黃金博物館做為展示,此金球正是昔日蘇家與九份金礦業興盛的見證,也見證私人冶煉黃金的礦業人文歷史。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