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金光閃閃的「大金磚」。重達220.3公斤的大金磚,展示在由昔日臺灣金屬鑛業公司辦公室整建而成的黃金館,大金磚不僅展示於遊客眼前,更提供民眾親手觸摸。
黃金自古以來是財富與尊貴的象徵,曾經創下「世界第一」紀錄的大金磚,伴隨著黃金博物館的誕生,長期以來深受國內、外遊客喜愛與青睞。來訪的遊客相信,親手觸摸大金磚,可以帶來財富與好運,尤其在農曆春節期間,更是許多遊客來到黃金博物館必賞的重點展示。黃金必須從礦石中經過好幾道的程序提煉而成,平均而言1噸的礦石僅能提煉出幾克的黃金,因此220.3公斤重的黃金,是需要許多的礦石並經由好幾道程序及工法才得以生成。
然而,黃金與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有什麼樣的關聯?博物館所在的金瓜石地區,百萬年前歷經板塊作用與火山活動,孕育出礦物豐富的地質,尤其是稀有的金礦。自19世紀末期發現黃金礦脈開始,開啟了金瓜石的採金熱潮,加上日治時代引進機械設備與技術,採用現代化的開採方式,讓黃金產量大增,促成金礦產業興盛,明治37年(1904)硫砷銅礦的發現,讓金瓜石從「金礦山」轉為「金銅礦山」,極高的金、銅產量,曾讓金瓜石獲得「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的美譽。隨著金瓜石礦產停採後,留下了昔日的礦業景觀、聚落建築與採礦歷史。民國93年(2004)新北市政府(時為臺北縣政府)為能保留、推廣此地與礦業文化遺產,帶動礦山文化觀光,籌備黃金博物館,並以「大金磚」的展示與過往的採金盛況遙相呼應,也作為與金瓜石在地的連結。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