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桐火車站為平溪支線鐵路最終站,是平溪地區居民過去的對外交通要道,菁桐火車站的發展與臺陽礦業煤礦的開採和平溪線開通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因為沒有完善的交通網絡,是無法讓從礦坑出產的煤礦向外銷售以及礦業機具的購買運送,大正10年(西元1921年)基隆顏家顏雲年先生和日本藤田組開始合力建設侯硐至菁桐地區的鐵道開通,之後在昭和4年(西元1929年)將經營權賣予日本總督府;菁桐地區的煤礦產業也在平溪線開通之後有穩定的外銷發展,鐵路成為煤礦最主要的銷售通路,許多重要設施也沿著鐵路開始建置,像是卸煤櫃、醫務所等,而鐵路帶來火車站前街道商業發展和居民礦工經由菁桐火車站往返進出,為過去主要交通設施;現在的菁桐火車站仍然保有平溪支線最終站的功能,進出的礦工轉變為觀光人潮,昔日運煤火車的場景也轉變為觀光列車的運行,火車站的功能仍持續運行,只是隨著時間煤礦產業過去的場景也只能從火車站與卸煤櫃之間的位置來述說菁桐的黑金歲月。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