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噪山藝文空間

跟噪山藝文空間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噪山藝文空間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噪山藝文空間有關的相片,第2張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噪山藝文空間」( Orogeny Art Space),建於西元1951年,建物立面外牆覆以洗石子,二坡頂上方原鋪水泥瓦,地面的磨石子、拼花磁磚,以及臺度的馬賽克磁磚等裝飾細節講究;鄰近三塊厝火車站、三鳳中街以及高雄中學,所在的德北里為昔日三塊厝聚落往北邊之延伸,隨著時代變遷及鐵路運輸發展,成為了高雄重要的人口集中區及輕工業地區。

2021 年由藝術家進駐閒置老屋,活化再生為藝文場所,一樓規劃為展覽場地與會客區域,二樓則為藝術工作室,取名 「噪山 」,靈感來自造山運動的諧音。以一個有趣的空間,在複數的觀點下,經由碰撞、推擠、變形,而產生新的樣貌,就好比板塊運動,新的大陸誕生於兩者之間的努力。而「噪」在一般印象中,是雜亂刺耳的聲音,但從另一個的角度來理解,「噪」的雜亂無序,更是因為各種不同頻道的聲音共同合奏的結果。因此,「噪」是超越單一語音霸權的狀態,在各種人與非人之間互動,在計畫預設的目標路上,偶然創造出的新的支線與事件。

經營者於2023年立案 「噪山藝術工作室」,將持續老建築空間原脈絡下進行策展及各式講座,邀請兼具在地與國際化之青年藝術家合作,提供策展服務、展場租借 、展場設計與規劃執行、藝術品販售及教育推廣等 ,以梳理高雄地區藝術發展脈絡,建立合作網絡,作為老屋活化及保存再生之宣傳案例。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噪山藝文空間 / 撰寫者:黃至理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 3.0 TW + / 建檔單位: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18647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
所在地-地址
高雄市三民區安東街 10 號
別名
Orogeny Art Space.
可容納人數
一樓 15 人;二樓 20 人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64141746286822
所在地-經度
120.29532774433004
是否開放
電話
0978-911043
所在地-名稱
三塊厝
相關人物
經營者-黃至理
現況
噪山藝文空間 以下簡稱噪山 致力於挖掘南台灣的青年藝術家,並提供他們展示與推廣作品的平台,同時在非展覽時間成為藝術家聚會交流和創作的場所。噪山的核心特色在於舉辦具實驗性、跨領域與前衛精神的展覽,尤其特別聚焦 1990 年後出生的青年藝術家。歷時兩年半的推廣與努力, 噪山逐漸建立起知名度,並 決定邁入下一階段 。因此於 2023 年立案 「噪山藝術工作室」,以提供更多藝術相關服務,包含策展服務、展場租借 、展場設計與規劃執行、藝術品販售及教育推廣等 。
資料來源
黃至理 、 噪山藝文空間
撰寫者
黃至理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