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山藝文空間」( Orogeny Art Space),建於西元1951年,建物立面外牆覆以洗石子,二坡頂上方原鋪水泥瓦,地面的磨石子、拼花磁磚,以及臺度的馬賽克磁磚等裝飾細節講究;鄰近三塊厝火車站、三鳳中街以及高雄中學,所在的德北里為昔日三塊厝聚落往北邊之延伸,隨著時代變遷及鐵路運輸發展,成為了高雄重要的人口集中區及輕工業地區。
2021 年由藝術家進駐閒置老屋,活化再生為藝文場所,一樓規劃為展覽場地與會客區域,二樓則為藝術工作室,取名 「噪山 」,靈感來自造山運動的諧音。以一個有趣的空間,在複數的觀點下,經由碰撞、推擠、變形,而產生新的樣貌,就好比板塊運動,新的大陸誕生於兩者之間的努力。而「噪」在一般印象中,是雜亂刺耳的聲音,但從另一個的角度來理解,「噪」的雜亂無序,更是因為各種不同頻道的聲音共同合奏的結果。因此,「噪」是超越單一語音霸權的狀態,在各種人與非人之間互動,在計畫預設的目標路上,偶然創造出的新的支線與事件。
經營者於2023年立案 「噪山藝術工作室」,將持續老建築空間原脈絡下進行策展及各式講座,邀請兼具在地與國際化之青年藝術家合作,提供策展服務、展場租借 、展場設計與規劃執行、藝術品販售及教育推廣等 ,以梳理高雄地區藝術發展脈絡,建立合作網絡,作為老屋活化及保存再生之宣傳案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