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攝於1960年代,當時苗栗造橋瓦窯業極為興盛,不少瓦窯建築蓋在鐵路邊,方便商品運送。這些型似一條龍的瓦窯建築,就是當時造橋鐵路旁最常見的景致風貌。沿著鐵路構築的窯場,煙囪裡飄散入雲的蒸氣,是歸鄉遊子最醒目的地標。
早年苗栗許多鄉鎮設火車站,都是為了貨物轉運。當時造橋盛產相思木炭,加上附近談文村土質適合做磚瓦,因此造就苗栗瓦窯廠林立。1950至60年代,造橋鄉的全盛期約有53座燒磚瓦窯,有時一家廠一天就可燒製上百公噸磚瓦。由於環保與社會變遷,加上石化業興起,塑膠品取代陶瓷,造橋鄉傳統瓦窯業目前幾乎凋零殆盡,僅數家如振穎磚瓦工廠的「包仔窯」,或是當時一家專門燒製紅磚的「八卦窯」留存外觀但都已停產多年。造橋愛鄉協會近年積極協調修整,期盼打造「台灣紅瓦專業區」遊憩據點,讓老窯重獲新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