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鼓板樂

馬祖鼓板樂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清中葉,馬祖先民從福建福州語系原鄉遷移至馬祖列島的同時,也將家鄉的信仰及風俗移植在馬祖列島。墾植捕魚的生活辛苦費力,每年正月,農漁都處於停頓狀態,因為大家都要好好過一個元宵節—擺暝,而擺暝時帶動儀式進入高潮的就是鼓板—由敲擊樂器如大鼓、通鼓、兩杖、大鈔、小鈔、板鑼、小鑼、鈸等打擊樂器組成的打擊樂,在迎神遶境隊伍行進時敲響,鼓聲隆咚、鑼鈸對擊,串連起了節慶的張力。 農歷正月一開始,大人、小孩相約聚集在廟埕,大人指導、孩子學習、分組練習,都要為初八一直至到正月廿二的一系列擺暝活動,打出最能振奮人心的鼓板。師傅口述鼓譜,鼓譜讀音配合擊鼓、毃鑼、扣鈸的示範,徒弟在旁跟著念,邊唸邊打,反覆練習,直到會為止。鼓板隊陣容大約10-15人一隊,最少5人即可成隊,傳統上以男生為主,近年來亦有女生隊或男女混合隊。演奏時間多以鼓起音,各種大小不同的鑼鼓配合著各自的節奏擊出樂音,力道勁直,剛柔並濟。 受移民原鄉的傳承影響,各地鼓板都有各自不同的來源,以其自成一格的節奏形成特色,饒富變化。例如東引的樂華鼓板聲音輕快,以輕柔活潑的小鑼單獨起音,不到六拍的時間,旋即以大鑼、通鼓、大鈔、小鈔及長桶鼓一起發出如雷的聲音,末段再搭配鼓聲與小鑼輪流敲打,一會兒鼓聲咚咚,一會兒小鑼鏘鏘,此起彼落,錯落悠揚。北竿的后澳鼓板像戲曲開場的和婉前奏;南竿的牛角(曹珠)鼓板號則充滿陽剛氣勢。 元宵擺暝迎神遶境時,祀神香火裊裊,鼓聲咚咚、鑼鈸對擊,人神交流達到了頂點。氣勢磅礡的聲音從這個廟到那個廟,從這個村到那個村,響徹雲霄。 馬祖鼓板歷久不衰,一直是馬祖居民內心最歡悅、最振奮的聲音。1996年陳崇順先生率先投入鼓譜蒐集研究,成立牛角鼓板隊,巡迴本縣四鄉各校推廣馬祖鼓板研習,並應邀參與連江縣政府地方文化節等多項活動開幕演出。為了要把它傳承下去,並加以發揚,民國90年正式登記社團,成立協會,擴大各村鼓譜練習,精進表演技藝,更重視這項傳統文化紮根與傳承,積極教導、培訓本縣各年齡層鼓板隊。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連江縣
南竿鄉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連文推字第0980025501號
2009-12-22 00:00:00.0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第1110047864A號
2022-10-31 15:48:19.373
級別名稱
民俗
種類
種類代碼
F99


種類名稱
其他


其他說明
民間遊藝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傳統鼓板的打法與傳授,都由師傅口述鼓譜,配合鼓聲或鑼聲的示範,徒弟在旁跟著唸,邊唸邊打,反覆練習,直到會為止。因此馬祖各鄉各村皆有獨到的鼓板打法,以及獨具特色的鼓譜讀音。 鼓板隊陣容編制大約10到15人,最少亦有5人左右,傳統上以男生為主,近年來多有男女混合。樂隊純粹以大鼓、板鑼、小鑼、鈔、通鼓、狼串等打擊樂器演奏。演奏時開打起鑼,各種大小不同的鑼鼓配合著各自的節奏擊出樂音,力道勁直,極具陽剛味。
所屬族群
族群名稱
其他


類別名稱
漢民族


其他備註
閩東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136-1號
主管機關單位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36-22393
主管機關名稱
連江縣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連江縣政府
評定基準
其他(上述基準外之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指定(登錄)理由
1.具有打擊樂的風格而且屬原創性。 2.具有原鄉傳播的脈絡可循,同時又有在地化流變。 3.此具普及性、獨特性、深入民間的信仰活動。
代表圖像來源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